收藏网页 | 在线咨询 欢迎您来到杏坛美术馆

腹有诗书气自华 — 张公者

2015-10-23 11:59:31

张 公 者

张公者

亦署旭光、弓者,号容堂,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西泠印社社员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、张公者工作室导师,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,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。曾在“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”中获奖,在“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”中获“全国奖”。多次策划主持学术论坛、书画活动与展览评选,主编艺术类图书。曾发表数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及创作随笔。

 

著有《一印一界》、《艺林人物》、《面对中国画》、《坐而论艺》、《容堂语》、《张公者诗文书画印选》、《书学麈谈》、《容堂诗书画印》。

出版作品集有《张弓者篆刻选》、《张公者书法篆刻作品精选》、《张公者画集》、《西泠印社中人·张公者》、《张公者篆书集词牌百联》等。

 



腹有诗书气自华



文\韩少玄

 

对于书画印的创作者来说,有一个亘古不移的定律——在书画篆刻艺术创作的最高最深的层面上,最宝贵的不是技巧技法,而是创作者的学问、修养、思想境界、人格修为的积淀。所以,有论者认为书画创作到最后藉以评判的依据就是学问,不无道理。对这一点,张公者有着很清醒的认识,他在二十几岁曾发表文章说“修养不仅是品质和知识,它应是全面的,包括阅历、眼力、个性等等。品质关系到能否用心于艺,能否甘于寂寞,能否不为名利所诱惑……”事实上,作为艺术创作者,张公者一直都是如是要求自己的。

 


自作诗四首

 

张公者所具有的一些可贵的品质是不能不提及的。具体来讲,首先是他治学的严谨。在从事书画篆刻创作和编辑工作的同时,他博涉文字学、书画史论、印学史论等诸门学问,为学秉承言必有物、言必有据、大胆立论、小心求证的治学态度;其次是他的勤于思考以及对于当下书画艺术存在现状的关注。

 

真正的学者不同于只会掉书袋的迂腐书生,因此他们往往会同时具备思考者的素质,习惯于独立思考且精于思考、勤于思考。

 

山水 38x52cm 2013年
 
对于学术、以及当下书画艺术界所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,张公者绝不盲从他者的言论,而总是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,也正是由于如此,他对书画篆刻艺术、书画媒体、艺术鉴赏以及书画艺术市场的思考和观点广为同道接受和称许,并且也备受尊重;再次是他在诗词创作以及写作上的实践。


题斋号 34x138cm

 
陈振濂先生曾经说过,优秀的书画家不一定同时又是学者但一定应该是诗人,可见诗词创作同书画创作的关系非同寻常。这是有道理的,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,唯有音乐(包括)和诗歌堪称是最纯粹的艺术,因为只有这两种艺术形式最能够真实彻底的表现人的情感与性灵,而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也必然会兼具乐舞精神和诗的韵味。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优秀的书画家通常又是优秀的诗词大家,诗词创作给予他们的书画创作与更深厚的底蕴,张公者深谙此道,勤于吟咏、乐此不疲,不仅格律精谨、且时有佳作。张公者亦擅为文,如其《一印一世界》中所收录的随笔,行文言简意赅、清新隽永而意蕴悠长,颇具六朝小品文风神。



荷花四条屏

他曾经用名弓者,后来改作公者。从弓者到公者的转变,我想,并不是偶然的,体现着他为人、为艺从锋芒外露到内敛升华的一个过程、一种境界。作为弓者和公者的他有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,也有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。

 

“弓”者,蓄势待发、欲有所作为,这是作为艺术家的张公者,于书画印创作洒脱不羁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、也奠定了在当代书画印创作中的位置;“公”者,甘为他人做嫁裳、无为而无不为,这是作为书画编辑的张公者,兢兢业业、淡薄从容,从而赢得了尊重。其实无论是弓者还是公者、也无论是无畏还是无为,他没有任何的偏向,他把两种人生同时演绎着,他也如是演绎着属于自己生命的精彩、艺术的精彩、事业的精彩。


 

皇遵令印
 

可以看出,张公者一直在秉承着某种东西,比如坚韧、热情和智慧等等,一以贯之,并且久而久之这些东西逐渐的沉淀、升华成为一种内在的品格和气质。应该说,当一个人找寻到并且具备了属于自我的一重品格和气质的时候,他才真正有理由无愧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事业。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作为编辑,张公者都堪称优秀,或许,也正是由于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种不无高雅、高贵气息的品格和气质。在艺术里,这种东西被叫做风格。

 

(节选)

 

 


作品欣赏

 

 

张公者

篆书自作联 136x38cm x2
 
 
五台山写生
 
 
《西夏王陵》诗稿
 

楷书自作诗 136x38cm x2

 
 
诗稿
 
 
笔底烟波翠袖知 67x34cm

 
 
上书房
 
 
篆书自作诗《红豆》 138x69cm
 
 
荷塘 178x89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