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网页 | 在线咨询 欢迎您来到杏坛美术馆

入山 · 范琛

2016-01-27 15:02:51


 

范琛

博士,二级美术师

总装备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,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专职画家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。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高研班特聘教师。作品多次入选全国、全军展览,并获“黄胄美术奖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精品奖”(最高奖);“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12届全军美展”优秀作品奖(最高奖);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。

1972年生于北京,祖籍:江苏徐州。

1988-1992年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。

1992-1996年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,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。

1999-2002年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贾又福教授硕士研究生,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。

2005-2008年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,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。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。

 

 

入山

 

 

范琛

 




《入山》

 

多年前,一次奇妙的体验,以十分特别的方式改变了我的人生。

那是91年央美附中的暑假,整整二十多天,我都在青岛拎着油画箱四处写生,为新学年即将报考的油画专业做准备。

取道济南回京,中途特意在泰安短暂停留,为的是亲眼看看那一直只是在诗词典籍中感知的孔庙和泰山。于是,在8月末的一天,我一早儿拜谒完孔庙,中午就匆匆上了泰山。
 



那天日头不小,天气闷热。我挤在游客中间,顶着骄阳,缓慢地向山顶移动。偶尔停下来喘口气,抬眼四顾,植被似乎不多,满眼是被晒干了水分的青灰色山岩,干干巴巴、无精打采地呆立在那儿。与盛名相匹配的景致始终没有出现,期待不断落空,我的失望情绪也随着脚下的石阶逐渐上升,难道这就是登之可以小天下的泰山吗?终于到了南天门,又继续被人流裹挟着,别无选择地沿路线游览、排队拍照,心底涌起的失望渐至无以复加:这泰山有啥特别之处啊?既不雄奇也无甚灵秀,这么普通,竟然还引得历朝英主争相前来封禅?


《白云自来去 此地亦仙家》68cmx35cm  2014年

 

 不期而至的空旷疏朗让我莫名地兴奋起来,于是决定冒雨下山。这时已是大雨滂沱,久旱的岩缝间、溪谷中,瞬间水流激奔、白练飞挂。上山时还平淡无奇的历代题壁,经水帘一遮,韵致顿生。水至而山灵,泰山,因这天降之水,活了!景随步移,层出不穷,眼睛早已应接不暇,渐渐迈不开步子,索性站住,尽情饱览这天地间的大美。只见雨云水雾上下翻转,穿行于深厚苍茫的峰峦之间;奇松劲柏交错层叠,隐现在灵动回旋的山脊岭上。在这接天连地的画卷中,至尊之真容,造化之神秀,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面前!

 


《家住桃源 》   68cmx34cm   2012年

 

 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,猛然间,陶公名句在脑中电闪而过,眼前这一切不就蕴含着中国艺术的最高旨趣吗?那一刻,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它的存在!
 


《路入烟霞草木香》  68cmx34cm   2012年

 

考上附中前,我正式学画的时间还不到一年,因此一入学,就被附中所推崇的西方严谨的造型教学体系所征服,开始了对客观物象的热切追摹,从未认真思考过文化基因在艺术表达中的深刻影响。而此时此地,我仿佛一下子被浇醒了,虚与实、境与相、空灵与充盈,种种一直被我忽视的美学关系一起涌到眼前,这已不再是技术层面的思索,而是直接上升到对艺术道路选择的盘诘。我隐隐意识到,即使多么惟妙惟肖的再现,也不一定能再次唤起同样的心灵体验,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玄妙感受和内中化机,也许只能凭藉与它同根系的艺术手段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、表达出来。况且选择了与艺术为伴,就是一场终此一生的长途赛跑。既然是“长跑”,“耐力”会决定这趟旅程的长度和高度,而唯有本民族的文化系统,才能为维持这种耐力提供持续的养分。



《静流》68cmx35cm   2014年

 

 

 

创作感言

 

 

 

就创作观念而言,我不赞成将视野阈于画种之中来探讨发展的可能性。在视觉极大丰富的今天,一切营养成分我都想贪婪咀嚼,视而不见,那是鸵鸟的心态。但也还是因为当今被极大丰富了的视觉体验,我同样不希望自己的创作迷失在没有原则的求新求变中。新,应该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长,既然是生长,就一定有它的来路,它关乎传统与情感。前者是共识,意指承续至今的所有经典范式;后者是个性,涵盖所有因感知和智识触发的个人思绪。对于画家而言,无法将两者割裂开来描述,但假如能诚实地审视自己的作品,就会发现,后者对创造力的影响更大,是心灵的指纹,永远无法被篡改。




回想自己学画的初始阶段,是先建立的图像认知,后领会的笔墨意味,这个“进食”次序,对我的创作观影响深远。这让我没有形成过多的领地意识,在充分尊重内心感受、秉持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同时,视觉心理学、构成原理、色彩规律等等,都成了我理解经典、构建画面所倚重的力量。抛开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标准,我相信艺术家最大的价值就是对自己的忠诚,这是作品情感的来路,更是创造力之源和感染力所在,装腔作势,它们就会荡然无存。
 


《斜阳山外山》 68cmx35cm  2014年

 

 

 

作品欣赏

 
 


《空山放歌自家听》68cmx35cm   2014年


《丰获之秋》 68cmx35cm    2014年‏

 

 

传统、水墨类型


 



《古意扇面》 2014年


《宾度罗跋罗多尊者像》68cmx50cm  2013年


《调琴待友图》 95cmx50cm   2015年



《帕米尔的婚礼》193cm×231cm



《天地梦圆》  221cm×170cm